尘心
在地球上的温带国家,他们的生活节奏和起居饮食,需要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。比起我们在热带的单一气候,便显得更加多姿多彩。特别是在春秋这两个季度,他们的自然景观就有不同的色调,气候又非常怡人。因此,便吸引许多游客到温带去旅游,经历不同的山水风景和乡土人情。
然而,不论东西方,人类从大自然中所获得的馈赠都是一样的。
每年的春天,高原上的冰山开始溶化,潺潺的流水开始灌入山脚下每一户农家的耕地;久违的晨光唤醒大地,使万物生气盎然。各地的枝头开始露出绿芽,跟着各种各样的花卉便争先开放。在神州的大地上,有染红整片山野的杜鹃;在山谷和园林里有千姿百态的桃花、杏花、樱花、以及朵朵诱人的玉兰花。甚至你走在街道上,或在胡同里都会看到它们的身影;在庭院里,又有爱花者为迎春而栽种的水仙、山茶、以及有皇者风范的牡丹名丛等等,供游人观赏。
在西方也一样,春天是最好的赏花日子。不论你去到皇家的御用花园,或是在民间的公园里,你都可以看到绚丽的花圃。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有大师设计的王者花园,还有在法国郊外处处可见的鸢尾花;在英国的海德公园,不论是在温室里或是室外,都可以看到高雅芬芳的玫瑰;在荷兰则有笑脸朝天的郁金香等等名丛,叫每一个赏花的游人都沾满花香,流连忘返。
来到秋天,则是另一番的景色。在华族的文化里,我们习惯在秋天登高望远,一时心胸开敞能容下万物。因此,唐朝的诗人杜甫一旦登顶泰山,就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感慨;而太行山则给人秋风萧瑟、历经沧桑的感叹;湖南的张家界又是另一番鬼斧神工,叫人惊叹造化的神奇;当然,不可忘记,黄山的断崖古松,叫人浸濡于华夏文化的独特意境之中。这就是,在中国游山玩水与西方最大的不同。因为在中国的景点中,有历代文人留下许多诗词和墨宝,让游人把景物和文风连贯在一起,促进了怀古的心境和文人的想象空间。
当然,在西方也有锦绣的山河和著名的景点。但是,与我却少了文人的古风,这应该归咎于笔者对西方文学的不识。然而,我们在欧洲的城市里游走,最能够吸引目光的,就是他们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。它们彷佛会带你回到儿时的童话故事里。在爱丁堡的皇家古道上,两旁的建筑就会令你回到童话的实景中,令人返老还童;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古城,依山傍水而建,讲述着自己的古老故事;在慕尼黑的新天鹅堡,就孕育出许多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等等,都会令你情不自禁的回到童年的憧憬中!
还有,不论你去到哪一个欧洲的城市,都会看到许多宏伟的教堂。一旦入内,眼目不能暇己,就会被墙上所嵌入的五彩琉璃、精细的木刻雕栏、石砌的顶天巨柱、端庄严肃的大堂,以及会令你抬头仰望的天井冠顶和壁画等等。顿时使人感到肃穆和敬畏,而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精心创作,以及他们对造物主所发出来的崇敬和赞美。
笔者无才也不是专业导游,就只能东拉西扯分享一些零散的个人旅游经历。特别要感恩父母把我生育在狮城,不缺物质的文明又能浸濡在中西文化中。使我在工余的时间,有机会到中西各地去游走,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。在年轻时代,游而不累,总是冲在前头就少入微的观察。而老来,只能放慢脚步,再图与家人走回自己走过的路,或许会有新的发现。等到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,就可以有不同的回忆了。